易县:把“盆景”变成“风景”
[日期:2016-01-28 14:46:17]   来源:河北省人民政府网站   作者: 王渊 刘艳英    网友评论 0 打印

  寒冬腊月,记者走进易县西陵镇的忠义村,一盏盏宫灯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,一座座灰瓦青砖的民居散落在街道边,“满家乐”里的香肠鹿尾香味四溢,已有年味……置身其中,深深地感受到易县“美丽乡村”的别样风情。

  这是易县立足于旅游资源优势,紧紧围绕“发展全域旅游,建设全景易州,打造京南生态旅游文化名城”的战略目标,深入推行“美丽乡村+乡村旅游”发展模式带来的新景象。

  易县把“美丽乡村”建设作为“十百千万”工程的亮点来抓,以凤凰台、忠义村等8个省级提升村为重点,辐射带动安格庄、东西水等16个县级美丽乡村建设。通过试点带动、循序渐近,形成特色明显、示范性强的“点、线、片”建设模式,实现由点到线、联线成片、有序推进,把美丽乡村由“盆景”变成全域旅游的“风景”,形成“生态、绿色、环保、宜居、宜业、宜游”的美丽乡村。

  美丽乡村+乡村旅游,农民增收有了新途径。“虽说是淡季,可我们村满家乐的生意依然不错,每天仍有十几拨客人。”凤凰台村满家乐经营户苏文华自豪地说。该县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进行有机整合,着力打造10个示范园区、100个示范村、1000家示范户。依托重点景区,积极推进乡村旅游示范园、示范村、示范户建设,涌现出了凤凰台、东西水、石家统、安格庄等一批农家旅游特色村。狼牙山景区周边建成了玫瑰园、牡丹园、油菜园、葵花园1万亩,实现了乡村旅游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的互促双赢。

  目前,全县打造生态旅游专业村50余个。通过农家乐、满家乐、采摘、旅游产品生产加工专业户的带动,直接从事乡村旅游的人数达到3000多人,间接从事乡村旅游的人数达到10000多人。农民通过办农家乐、农家旅馆、售卖土特产、手工制品等,收入明显增加。

  农村文化落地生根,农家幸福指数节节高。大青砖围墙,威严的营门,水质清冽的古井,上百年的老宅,国家非物质遗产摆字龙灯、拾皤古乐……行走在易县乡村,到处都能感受到文化的气息。

  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易县西陵镇凤凰台村,通过挖掘整理,推出了特有的餐饮文化、风水文化、礼仪文化、民俗表演等具有满族特色的旅游项目,极大丰富了“满家乐”项目的文化内涵。“目前我们村已发展“满家乐”户35家,从业人员100多人,旅游旺季家家爆满,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,每户年收入都在20万元以上。”凤凰台村党支部书记那凤兰说。

 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,易县坚持突出地方特色,引导各村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,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,培育农村实用文化人才。去年以来,全县绘制农村文化墙2500平方米,设置街、路、巷、居民小区牌37个,建设文化广场6座;组织县级农家书屋管理员培训、文化行政执法人员培训、非遗保护申报工作培训、乡镇文化站长培训等培训班十余期,培训各类文化人才1500余人次。为463个村配发图书4.6万余册,为300个广场舞蹈队配发音响设备,为200个文艺组织发放锣、鼓、镲等乐器,为200个秧歌队配送了服装。

  编辑:左雯雯 0阅读:
【 已有(0)位网友发表了看法  点击查看


网友评论查看评论
点击换一张
  • 请尊重网上道德,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
  •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
  •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
  •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
  •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
企业服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