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城市公共空间让市民共享
[日期:2018-01-03 14:22:11]   来源:新民晚报   作者:纪玉    网友评论 0 打印

  2017年最后一天,一个承诺如期兑现:黄浦江两岸45公里公共空间贯通开放。想亲近上海的母亲河,有了更多的去处;最精华、最核心的黄浦江两岸,重归市民怀抱……

  这次浦江两岸贯通开放,有一个关键词:公共空间。衡量一座城市的发展质量,经济发展当然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,同时,人文环境、生态水平、宜居程度等也已成为越来越有分量的要素。一座城市,只有以人为本,为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带来安全感、归属感和幸福感,它的发展才是平衡且可持续的,它的魅力才能经久不衰、与日俱新。打开更多的城市公共空间,让市民共享更多的城市资源,提升市民的生活体验,正是城市发展理念的更新在现实中的落脚之一。

  城市生活中的不少矛盾,其实是公共空间不足引起的。加大公共空间的供给,一些矛盾就会迎刃而解。在贯通开放的滨江公共空间,市民可以漫步、健身、休闲,自然环境、文化体育设施、配套服务设施还会有进一步的升级。滨江45公里公共空间,不仅要成为上海的一个标志性景观,更要完善功能,让市民感到便利、好用。只有与市民的日常生活有了紧密联系,才真正称得上“公共”空间。这就需要多听市民的意见和建议,寻找不足,尽力弥补,让这45公里公共空间成为市民共享、乐享的平台。

  滨江45公里贯通开放,是一个不寻常的“大动作”,但其中包含的打开公共空间的理念,对整座城市都适用。怎样利用好上海“寸土寸金”的空间资源,不仅让经济得到更高质量发展,而且让城市的软实力得以提升、让市民更多地共享成果,是一个需要持续更新理念、不断加强实践能力的课题。既要有滨江45公里贯通开放这样的“大动作”,也要有城市公共空间的“小修补”。“大动作”的空间供给量大、效果明显,但不可能常有;“小修补”的空间供给量小,但与市民日常生活有更直接的关系,把“小修补”们加起来看,能量也不小。比如一些社区的“微改造”,对原有公共空间进行重新设计,改造之后,不仅环境变好了,功能性也加强了。

  城市,因人的聚集而生,因而也要为人服务。打开更多的城市公共空间,让市民享受更高质量的城市公共生活,城市就会更有生命力和吸引力。

  编辑:闫珺 0阅读:
【 已有(0)位网友发表了看法  点击查看


网友评论查看评论
点击换一张
  • 请尊重网上道德,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
  •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
  •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
  •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
  •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
企业服务